江南的秋天還在古南街的蠡河裡溫柔地徘徊,北方的每一個黃昏已帶來更深的寒意。房間的燈光亮起,飯後家人圍坐,晚飯的香氣還在,燃氣灶上的紫砂茶煮已經慢火燉煮了一小鍋茶。二十多年的普洱,白天泡乏了的茶底,或者乾脆放一些老熟普,咕嚕咕嚕地煮開了,緩緩倒入白瓷茶杯。
 
捧著這一杯熱茶,香濃不遜於咖啡。老茶的溫厚,煮開後更有優勢,不必擔心刺激神經,影響睡眠,又可以消除食膩。咖啡可以提神,煮好的老茶足以安神。
 
經典陶坊研發可以在燃氣灶上用的紫砂煮茶器,大概有兩年了。我第一次看到樣品,還是在2019年11月,李先生正與老師傅最後審樣。今年疫情緩解,我可以再到宜興的時候,紫砂煮茶器已經定型投產,並獲得了新型外觀專利。
 
 
 
問起開發煮茶器的初衷,李先生說起了緣由。老茶衝泡到臨近尾後,無論水溫再高,浸泡時間更長,茶湯還是變得寡淡,再喝也就興趣黯然,失去了品茶的樂趣。
 
一般人以為茶葉內的物質已經釋盡,其實不然,還是有大量的物質潛藏在茶葉體內,老茶本來就珍貴稀少,倒掉實在可惜,愛茶惜茶,這是茶人基本的素養。
 
李先生就親自動手捏了一把紫砂煮茶器,泡淡的茶葉放進煮茶器里用炭火慢煮。他說,煮茶器水不老,煮過的茶有時候還更好喝,釋出的茶量也多出一
 
因此李先生就一直琢磨着如何來研發一把紫砂煮茶器,讓愛茶人可以受益受惠。
 
—李先生手捏煮茶器(自用)
 
這把煮茶器的設計理念是實用和美觀。設計細節前後調整了十幾次。煮茶器的底部盡可能放寬,這樣無論是用炭火、燃氣或電陶爐,接觸熱源的面積大,受熱升溫就快;煮茶器不同於燒水壺,臨沸之時口蓋必須掀開,以免沸騰後的茶水溢出,提梁壺口蓋的取出放進就顯得不方便,所以設計上採用橫側把,這樣利於拿取口蓋又避免水蒸氣燙手。
 
側把的設計與出水口大於90度,手感好,符合人體工學又美觀;大口蓋主要是為了方便置茶和沖洗,這裡修改的次數最多,後來採用嵌蓋,器型略有束腰,口蓋與器身等寬,功能與美觀二者兼顧。
 
 
口蓋略呈拱狀,與壺身型相呼應,特別是鈕的設計更加人性化,煮茶器的蓋鈕與經典陶坊燒水壺的蓋鈕頸部一樣大小,方便使用蓋夾以免直接用手抓取而燙手。
經典陶坊第五代燒水壺成功面世,泥料和燒成效果俱佳,所以煮茶器選用了與五代燒水壺同款的粗砂礦,含鐵量豐富,水質好,速度快,又可以在燃氣上燒。紫砂煮茶器為愛茶人節省了好茶葉,有些不容易浸泡出味的茶葉也可以透過煮熬將茶性淋灕盡致地釋出。
 
 

△剛出窯的經典紫砂煮茶器

 

李先生很高興地對我說,紫砂煮茶器研發成功並投產意義不一般,它與紫砂燒水壺一樣,是專業性的突破,是愛茶人的福音,也正是經典陶坊品牌理念的體現,他笑稱這是「煮茶神器」,能研發成功真令人喜悅。

 

自從有了這個神秘武器,經典陶坊的茶事活動延長了—— 好茶泡到尾,茶底再撥到煮茶器里,注入山泉水,在炭火爐上慢慢燉煮。水翻開後,拿掉蓋子,文火慢煮。人坐在旁邊閒談或小憩,待茶湯完全翻滾,小心倒入公杯。在座的人巴巴地等著,早就有了熱望。眼看著茶湯倒入自己的小杯,那濃稠的芳香在空氣中化不開,鼻子和眼睛已先於嘴巴被填滿了。等到茶湯入口,就會忍不住幸福長嘆。呵,好茶! 

 

 

 
 
好多朋友和我一樣,十分羨慕經典陶坊有常年不息的炭火。有了這把紫砂煮茶器之後,活火煮茶在小家庭也能實現了。稍得空閒,我會在燃氣灶上煮上一鍋茶,火力調到最小,慢慢等著茶湯翻滾。熱氣蒸騰的茶湯,久煮不老,圓潤順口,承包了全家深秋的熱茶。
 
深秋寒夜,紫砂煮茶,用者得其妙,你也來試試。